你好,欢迎访问楚雄市人民医院官网!
  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
  • 非营利性公立医疗机构
  •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

医保定点医疗机构

学术研究
您的位置:首页- 健康园地 -学术研究

中国人花费了16年,终于在脑血管病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!

作者: 信息科

阅读量: 6111

来源: 楚雄市人民医院

日期: 2017-08-07

字体[小][中][大]

2017年1月9日上午,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领衔的《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》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
        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外多家知名学术杂志上发表,不仅使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走在全世界前列,也正在引领国际同行跟从研究的热潮。


        如果这个课题的成果能够在全国推广,每年可以避免大约74万中国人不造成因脑血管病导致的残疾,国家每年能够节约约150亿的支出。


        这么厉害的研究究竟能给脑血管病治疗带来怎么的改变?


        带着疑惑,健康北京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,请他来深入简出地讲讲这项他投入了十几年心血的工作。


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致残的第一杀手!


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占60%!


健康北京:“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”这个概念是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,您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这类脑血管病?


王拥军:


因为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,国家有降低脑血管疾病负担的重大需求。


        虽然在防治战略上,我们一直在说“重心下沉、关口前移“,但在实际操作中,关口要前移到什么时候?如果从出生就开始预防,一是国家负担不了那么大成本,二是要预防的人群依从性很差,不会有人把这当回事。


        所以,要想把“重心下沉、关口前移“真正落实,就要找到合适的预防人群。


       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,但这类患者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可减轻急性期复发或致残。而症状相对轻微、临床易复发或进展的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却被大大忽视了。其实,这个人群恰恰是通过有效干预可能完全恢复健康的。


健康北京:既然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人群,您们又怎样确定这类人就是您们要找的合适预防的人群呢?


王拥军:


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些人群的基本状况,我们通过两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这类人群有三个特点,一是比真正的中风病人多得多,在中国有2390万人,占中国脑血管病人群的60%以上。二是这类病人得到的治疗机会非常低,大概只有中风病人治疗机会的二十分之一。为什么治疗机会低?因为这些人没有意识要去看病,或者是这些人去看病医院觉得没大问题不收。三是这类人病情非常不稳定,早期尤其是第一年的复发率超过中风病人复发率的4倍。


怎么找到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?


这套高危预警体系全国各大公立医院已经在使用!


健康北京:了解了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人的特点后,项目组又要怎样进一步从众多患者中找到这一人群呢?


王拥军:


统计发现,80%的患者虽然发生过轻微的中风,但并不会留下后遗症,也不会复发,我们要找的是剩下那20%的人,因为这些病人一旦复发,就会致残或是死亡。


        所以我们建立了一套高危预警体系,其中有临床、影像、生化三项指标。


        目前,临床指标的使用已经覆盖全国公立医疗机构,一位脑血管病的患者进到其中任何一家医院看病,医生都能根据临床指标判断是致残还是非致残,是高危还是低危。


找到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后怎么治疗?


chance方案让病人三个月复发率降低三成


健康北京:既然可以通过高危预警体系找到患者,怎样治疗是否就成为下一个难题了呢?


王拥军:


是的。阿司匹林是当时循证指南推荐的唯一有效的早期抗血小板药物,但单独应用疗效有限,即便早期应用,脑血管病复发率仍高达10-20%。而国际上开展的系列双重抗血小板“双抗”临床研究均因出血风险大于获益而失败,“双抗”治疗被国际指南认为是脑血管病复发防治领域的”禁区“。


        不过我们没有放弃这个方向的研究,通过对全球九万多例病例的分析发现,早期(发病24小时内)、短程(3周)、患者检查符合一项指标的TIA患者接受双抗治疗出血风险较低。原来的“双抗”之所以风险大是因为用的时机不对,用的人不对,用的时长也不对。


        于是,我们启动了著名的CHANCE研究。目前,经过对5100多位病人的治疗,验证了这个方法是可靠的。它可以使病人三个月的复发概率降低32%,同时不增加任何出血风险。


健康北京:据我所知,您们在验证了CHANCE研究的有效性后,并没有停下脚步,而是进一步研究怎样让治疗更加精准?


王拥军:


是的。应为虽然经“双抗”治疗可以降低32%的复发,但怎样准确找到对CHANCE研究有反应的这32%的患者是下一个难题。


        我们找到了治疗方案的药物基因组和药物蛋白组。发现了对药物敏感的基因和蛋白标记物,为找到“双抗”治疗的精准获益者提供了证据。以后患者可以通过验血、查基因就能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进行“双抗”治疗。


下一步: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


普及研究成果需患者、医生共同努力


健康北京:这项成果解决了这么多问题,对于怎么在全国普及,您们有计划吗?


王拥军:


没有这项成果前,很多医院不收治发病轻微或没有留下后遗症的脑血管病患者。很多患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。


        但这个成果出来后,我们建立了强行住院标准,只要是高危病人就必须住院。


        另外,普及这项研究成果,还要让病人知道发病轻的时候要到医院来,这是上帝给你开的最后一扇窗,如果没把握好,下次再复发的时候就有可能变成残疾人了。


        去年,项目组就启动了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培训项目,通过线下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将最新的防治理念传递给医生。今年,项目组还将通过志愿者团体并借助民政部基金会等,开展西部赠药活动,让最新的科研成果更快更广泛地惠及有需要的人们。


        健康北京温馨提醒:


        如果出现任何中风症状,比如偏瘫、全身感觉障碍、失语,不管时间长短,无论轻重,都应该到正规医院去检查。


研究成果展示(部分)


        这些研究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的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、《Circulation》等杂志,被NEJM评为「2013年度国际医学领域重大进展研究」,被LancetNeurology评为国际脑血管病领域年度重大进展之一。


        被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《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》及《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》等权威指南纳入并推荐,并被美国脑血管病权威专著引用,并被作为美国心血管专科医生教材,也被编入了我国「十二五」8年制/7年制医学规划教材。


分享到:

就医指南
MORE+